茫茫戈壁动物尸骸遍布,“方圆百里”荒无人烟。被誉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曾作为“生命禁区”的它凭借着自身的神秘吸引了无数冒险者前去探寻其中的秘密。
曾经的丝绸之路,楼兰古国的所在地,似乎关于罗布泊存在着太多的未解之谜。人们对此“疯狂追求”,却同时又因为各种事件对他讳莫如深。
然而令所有都没想到的是,这个“地球之耳”在风暴中沉浸了多年后,再次“爆发”出了新的生机。
干涸的沙漠不仅出现了湖泊,也出现了无数的宝藏......
一、千古之谜
古时的罗布泊曾是一个面积达2万平方公里的咸水湖,当时这片土地上更是拥有着丰富的淡水资源。环湖地区气候温和动植物资源丰富,也因此出现了一个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楼兰。
但随后几千年的气候变迁,高温导致湖水不断蒸发减少。严重缺水也不断导致土地沙漠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在无数的风沙中,曾经繁华无比载歌载舞的楼兰也逐渐成为了一片荒芜。
20世纪中叶,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其水资源再次被大量开发利用,湖泊面积缩小到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
炽热的气候,频繁的沙暴,加之神秘的死亡传说,都让人望而却步。原本的“人间天堂”,也成了闻名世界的“死亡之谷”。然而也正是这种神秘感,激起了无数探险家的冒险与探索欲望。
早在1901年,瑞典考古学家科考队就开始了楼兰古城的调查。
在如火的烈日下,科考队在水源枯竭的情况下,艰难地搜寻楼兰故城的踪迹。因为太阳的灼热再加上严重缺水,此时已经有不少人出现了不良反应。
可就在大家准备放弃时,斯文却意外在一处沙丘下发现了古墓和文物,也就此证实了2000多年前神秘楼兰的故城就在罗布泊之下。
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在一次又一次的考古行动中,更多的楼兰玉器、铜镜等大量文物被考古人员挖掘而出。似乎在不懈的努力下,后人才终于得以窥见一点点曾经楼兰的风采。
可死亡罗布泊,并不是任何人想来就能来的存在。
96年我国著名探险家余纯顺,选择了横穿罗布泊。但遗憾的是,这一壮举不仅没有完成其最终也是不幸遇难。
可以说无数人冒着生命危险,执着地想揭开这片土地的奥秘。但最后他们要么是一无所获,要么就是离奇死亡徒留下一地疑团。,只有少数的人才能从漫天风沙中,揭开一点点曾经的历史真相。
然而就跟咱们讲的一样,万物都是不断发展的。在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冒险精神下,埋藏在地底深处的宝藏也终于被挖掘而出......
二、“金山”
20世纪50年代,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这里爆炸。
一朵巨大的蘑菇云诞生在这片荒漠的上空,然而在短暂的“热闹”之后,这片土地又再次随着核试验的停止重归死寂,直到95年一位杰出的女地质学家王弭力教授出现才改变这无人问津的局面。
当时她不顾所有人反对,带领团队深入罗布泊开展勘察。在一遍又一遍的“地毯式搜索下”,终于发现了储量超过2.5亿吨的特大型液体钾矿床。
而这批深藏地下的钾盐,其潜在的经济价值更是高达5000亿元,对我国农业发展意义更是非凡。
在王弭力教授的带领下,无数科研人员在荒无人烟的罗布泊建立起世界最大的单体硫酸钾肥生产基地,也逐渐使罗布泊真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但要知道在当时开发利用“死亡之谷”的钾盐资源,是一项充满未知数和艰辛险阻的工作。可就是在如此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情况下,科研人员经过反复实验,终于找到了从卤水中提取硫酸钾的可行方案。
更重要当时他们还为此建立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用来储存地下卤水。“新诞生”的大盐湖,使这片死寂已久的荒漠重新焕发青春。
而如今罗布泊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单体硫酸钾肥生产基地,并形成了面积达200平方公里的大盐田,当地的人民的收入也因此获得极大提升。
可以说罗布泊从一片死寂到焕发生机,是我国科技人员不懈努力的结果,也再一次证明了人定胜天的伟大力量。
除了地下的宝藏之外,新时代的旅游发展业也在不断的给其的魅力“添砖铺瓦!”
三、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
罗布泊位于我国西北部,也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战略要地。而这片被誉为“生命禁区”的土地上,虽环境严酷却也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野生动植物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蕴。
其整个地区位于亚欧大陆腹地气候条件恶劣,年平均气温仅2°C,极端最高气温可达50°C。整个地貌全年也是干旱少雨大风肆虐,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马火拿”。
可正是这种荒芜严酷的自然环境,才孕育出了独特的生态系统。这里不仅生存着野驴、野骆驼等珍稀动物,还有200多种植被。
每年5-9月,成群结队的候鸟飞越千里来到罗布泊栖息、繁殖,形成壮观的“鸟之天堂”景象,这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地人民盛产的五彩缤纷的地毯、精美的骆驼皮灯笼等特色工艺品受到游客青睐。羊肉串、手抓饭、烤全羊等当地美食也因其独特风味吸引着各地“吃货”,这一切都为促进罗布泊的文化传承提供了契机。
事实上自2018年以来,当地的旅游接待游客约25万人次。随着知名度提升,预计未来几年游客数量还将继续快速增长。
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当地经济注入新动力。它为当地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推动了本地特色餐饮、民俗工艺品的发展。
但所有一切有利就有弊,旅游业发展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压力。过量游客可能对野生动植物造成干扰,也可能产生环境污染。
这就需要去设立自然保护区,限制游客活动区域及人数,严格监测生态系统变化,不断的倡导绿色环保的旅游方式才能做到经济生态两不误。